记录一下。
牌子 | 型号 | 内存 | CPU | OS |
---|---|---|---|---|
MacBook Air | A1466 | 4G | 4 Intel(R) Core(TM) i5-3427U CPU @ 1.80GHz | Xubuntu 22.04 |
MacBook Pro | A1502 | 8G | macOS Big Sur | |
Lenovo Yoga | 16G | Ryzen 5 4600U | Windows 11 Prof | |
ThinkPad | 10G | Xubuntu 22.04 |
只能做文字工作了。或许去买个Redmi Book?
记录一下。
牌子 | 型号 | 内存 | CPU | OS |
---|---|---|---|---|
MacBook Air | A1466 | 4G | 4 Intel(R) Core(TM) i5-3427U CPU @ 1.80GHz | Xubuntu 22.04 |
MacBook Pro | A1502 | 8G | macOS Big Sur | |
Lenovo Yoga | 16G | Ryzen 5 4600U | Windows 11 Prof | |
ThinkPad | 10G | Xubuntu 22.04 |
只能做文字工作了。或许去买个Redmi Book?
最近有看tsoding的写代码直播,他是用emacs的。其中看他处理多列编辑很熟练,就去查了一下,估计他是使用multiple-cursors这个插件。就在自己的配置里面添加了几行快捷键,方便自己。
(global-set-key (kbd “C-S-c C-S-c”) ‘mc/edit-lines)
(global-set-key (kbd “C->”) ‘mc/mark-next-like-this)
(global-set-key (kbd “C-<“) ‘mc/mark-previous-like-this)
(global-set-key (kbd “C-c C-<“) ‘mc/mark-all-like-this)
在Windows下 alacritty 的默认shell 是 PowerShell,但是我习惯用cmd.exe,得在alacritty.yml
里面添加下面一个顶级设置:
shell:
program: cmd
这样,启动的时候就选择 cmd.exe 作为默认的shell了。
近半年来在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开发个系统。小朋友不靠谱,我也不靠谱。
前两天发生一件事,我想记录一下。我和同事已经吐槽过,我试着用对话体说说。
我:昨天有个丢人的事情。
同事:删库了吗?我曹。
我:性质差不多恶劣。
同事:我曹。说来听听。
我:Aikon代码我已经两个月没碰了,都是小朋友在改。随改随部署。
同事:看起来还不错,你压力小了不少,可以转移精力到别的项目上。
我: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把一句import datetime 改成了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同事:🤣
我:你能意识到什么吧?
同事:能,代码里所有的datetime.xxx都失效了。
我:对。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我过年的时候发现了,趁着没人用平台我偷偷改了。满意地以为没事了。
我:但是一上班就有人来跟我说从几个礼拜前的一个节点后的轨迹数据都没有了。我们就查啊。
我:还到第三方沟通群里去问客服。客服就让把payload扔过去给他看。
我:那个时候我在忙别的事情,就让小朋友拿着我的微信去直接对接。payload扔过去了,客服就给找到原因了。
同事:什么原因。
我:原本“2023-01-12 12:34:56”写成了“2023-01-12 12:34:56”,你看出来了吗?
同事:多个空格?
我:对,就是多个空格。
同事:我曹,这真得查到头秃啊。
我:是啊。这么个问题还闹到第三方那边去了,他们会当成经典案例来说的。
我:好死不死,所有这些话都是我微信发出去的,丢死人了。
同事:😜😜😜😜😜
内核恐慌是个面向程序员的播客节目。前面一些比较好听,后来就更新得少了,以至于是年更节目了。
最近好像有个什么播客活动,各种个样的电台在窜台。内核恐慌的两个主播Rio和吴涛就到枫言枫语去合作了一期节目叫 《如果不做程序员我们会做什么?》。
由于多年都在听内核恐慌,所以这期的内容倒是了无新意。里面提到了主持人吴涛的博客,还给了链接,很有意思。
吴涛的博客写了好几年,近几年不写了。我曾经看过,记忆里觉得都是一个个标题问题,然后就是个简单的回答,今天再去回顾,发现还真的写了不少文字在里面。
其实无论文字长短,都是那一刻的思绪,值得记录下来。
有一两年了,在油管上看到一个pycon的演讲,主题是 https://datasette.io ,作者是Simon Willison。datasette是一个Python的包,也是一个数据展示的生态。可以通过pip install datasette
来安装。
这个工具的的核心是在浏览器里展示sqlite
数据库文件的内容。
为什么要用sqlite呢?sqlite作为一个文件数据库,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处理并发是不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只读的内容承载,是非常好的。有两篇参考文档可以看:
最近,在阮一峰的网摘上,也收录里一篇SQLite背后的故事,很有趣。
文摘链接在这里:
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个工具,挖掘一下。
最近真的脑子容易短路,思路很不清晰。
我的电脑不新,工具链就比较老。比如我的.NET工具就是用SharpDevelop,一个已经死掉的IDE。
这两天我想用它写一个简单的桌面程序,就连一个本地的Postgres数据库。
我查了网上,需要用到Npgsql这个包,但是版本就很高,比我电脑上的.NET框架要高。我就磨了好几个小时,白白浪费了。
后来我看着天花板,想着,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更新我的工具链,不用SharpDevelop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呗。
我真的要在思路上向前看,用新技术,用更好的工具。那时,问题要么解决,至少遇见的问题也会上一次档次。
翻进来第一件事就是加了一个副标题,“年更节目”。
工作换了一个,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工作。早上有班车,晚上没有,自己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回家。
并没有戒掉看台湾节目的兴趣,这个是不是要放到2022的resolution里还没有下定决心。
听了不少播客,从不同的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CastBox、Overcast。总结下来就是听听声音就好了,不要去强求脸。
社交网络玩得很多,饭否开始了先审后显示,也是一种自保。不过现在对饭否的依赖度倒是降下来了,要做好备份。长毛象也玩起来了,其实吧,长毛象虽然是分布式的,但是也要依附在具体的实例上,不能永存。豆瓣就标记一下看了什么读了什么,没有好好经营。费老的豆瓣账号被停了,不能读不能写,反正就是环境不好呗。最近两个月倒是看起了小红书。小红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抖音快手的选择,可以不看视频只读图文帖子。现在小红书的算法已经非常按照我的兴趣推荐了。
每周五都会早上看阮一峰的网摘,随便看看,也没有转化成什么。
换了一个小房子,没有房租了,安心了一些。但是也需要打理。还是要喊安得广厦千万间。
还是买了新的周历本,无印良品的本子从12月份开始,我已经陆陆续续记了一个月,感觉不错。
不说了,琦姐要来看了。(12月31日下午三点左右吧)
2022年目标以平稳为主吧。
在Org Mode中经常会遇见org-refile这个命令。我这么多年一直不知道这个命令是干什么用的。最近重新捡起来用orgmode来管理自己的GTD事项,不自主的就捡起Org Mode – Organize Your Life In Plain Text! 这篇文章,想根据这篇文件来调整自己的GTD流程。
这篇文章里就谈到了org-refile这个命令,我终于明白这个命令就是方便的把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下面的命令,快捷键是C-c C-w。但是这个命令有很大的灵活度,在默认的情况下它只能把当前的节点移动到当前文件的第一级节点下面。如果需要更灵活,那么要进行一些配置:
(setq org-refile-targets '((nil . (:level . 3))(org-agenda-files :maxlevel . 3)))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org-refile命令的目标设置成当前文件和所有org-agenda文件的三个级别以内。这样在按了C-c C-w(或者 M-x org-refile)命令时候,在mini buffer里会列出来可以移动到的所有目标位置,用上下键可以选择,回车确定,就移动过去了。这样的好处是我们不用像操作文本一样拷贝粘贴,减少了错误率。
其实很简单。但是在我的实践中,我是用org-refile命令来归档的。然而,在上面的文章里,作者的GTD的操作是另外一种。就是他用org-capture命令把待办事项先简单地添到一个池子里,然后再把相应的todo项用org-refile命令移动到特别的项目文件里去。这是和我相反的一个思路,但是更合理。所以我也配置了<f9>-c作为我的org-capture命令进行快速的添加待办事项,然后再移动到不同的项目文件中。
简单记一笔,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流程。
好久以来我就是个Emacs用户,但是并不坚定。各种编辑器中都用用,有的时候为了一个特定的功能就会打开Sublime Text。现在我的电脑里装了Emacs、GVim、Sublime Text、VSCode、UltraEdit,这么多编辑器,还不算上PyCharm、IntelliJ一类的IDE。
Emacs和Vim的圣战中我一直站在Emacs一边,多年来也捅咕着自己的配置文件。有一年多,我是在用Spacemacs的,但是我的观念就是绝对不会设置成Vim模式。后来又听说了Doom Emacs,虽然说快一些,但是默认的Vim模式我也是很不喜欢。我喜欢那种按住CTRL键天花乱坠的章鱼感觉。
还有一点,在不同的配置之间切换也是我一直头疼的事情。既然Spacemacs、Doom Emacs只是GNU Emacs配合的一套配置文件,那应该有办法把它们装在不同的目录下,然后用脚本进行切换的。
这个礼拜在RSS上看到https://emacsredux.com/blog/2020/09/15/emacs-prelude-1-0/ 这一篇,原来Prelude终于升级到1.0啦。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中我的意:
Prelude aims to enhance the classic Emacs experience without deviating a lot from it – e.g. it would never enable something like
evil-mode
(vim keybindings) by default and so on.
对吗,这才是Emacs该有的样子。Spacemacs还是Emacs吗?好怀疑。文档里有安装方法,可以把这套配置文件安装到一个制定的地方。
$ export PRELUDE_INSTALL_DIR="$HOME/.prelude.emacs.d" && curl -L https://github.com/bbatsov/prelude/raw/master/utils/installer.sh | sh
这样就行了。感觉上就是一个增强版的Vanilla Emacs啦。
后面一个多配置共享的问题,我在StackOverflow上搜到一个答案。https://emacs.stackexchange.com/a/44678,安装一个叫chemacs的工具。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lexus/chemacs.git
$ cd chemacs
$ ./install.sh
然后在自己的家目录维护一个 .emacs-profiles.el 文件。在里面列举你的配置。
(("prelude" . ((user-emacs-directory . "~/.prelude.emacs.d")))
("spacemacs" . ((user-emacs-directory . "~/spacemacs"))))
最后就可以用相应的配置来启动Emacs啦。
$ emacs --with-profile prelude
$ emacs --with-profile spacemacs
这样在保留Spacemacs的情况下又可以用Prelude了,很好。